一举三得 昭通市委办联合开展的这项活动真赞
一举三得 昭通市委办联合开展的这项活动真赞 时间:2025-04-05 13:47:59
袁纯清说,这些项目在财税、金融、投资以及土地等方面,山西将大力支持
发展煤化工,似乎势不可挡。该文件明确提出要严格执行煤化工产业政策,遏制传统煤化工盲目发展,今后三年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项目。
而在这里,过不了多久,将有更多类似伊泰煤制油规模的工厂拔地而起。项目投资失败后,一些企业只能继续加注投资或改变技术方向或延伸产业链2030年石油占28%,煤炭占27%,天然气占21%,可再生能源占6%。煤炭能源增长较快的原因,除中国新建使用煤炭电厂增加外,对核电安全的担心、非传统可再生能源的高成本也是促使煤炭能源增加的原因。2050年石油占20%,煤炭占27%,天然气占16%,可再生能源占8%。
根据国际能源组织公布的资料,2010年石油占全球能源总量的34%,煤炭占26%,天然气占21%,可再生能源占3%。仅仅2010年一年使用煤炭的电厂增加5.4%,煤炭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43%。孝义市委书记张旭光说:从本世纪初开始,孝义市就对煤焦企业进行关闭、整合、重组、改造和提升。
煤的转型是山西最具艰巨性、决定性、革命性和标志性的转变,是摆脱低水平、不全面、不可持续的通衢大道。通过引进中海油、中国化工、国药、富士康等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性合作伙伴,实现资源整合和要素重组,带动了全市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化矿井建设, 使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单井规模平均达到年产120 万吨以上,资源回采率由过去的15%提高到80%以上。近几年,山西不仅产业转型成绩斐然,经济发展、民生工作也迈上新的台阶。
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坚持经济与生态并重,致力建设绿化山西,深入推进造林绿化工程,每年完成营造林400 万亩以上,同时充分发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倒逼机制,带动技术更新、产业升级,进而促进整个经济转型。四化的互促互动、融通融合, 体现了加快发展与转型优化的有机统一、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有机统一、经济建设与民生福祉的有机统一。
在古城文化复兴,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地方领导,敢为人先开创转型跨越新局面山西转型跨越带来的深刻变化,除了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决策和有力领导外,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响应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主动融入到转型跨越的伟大实践中去,敢为人先、具备超前的危机意识和强力的开拓进取精神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深度体现了山西特色,是转型路径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同时也能够在全国发展一盘棋中,更好地发挥山西能源基地的作用。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城镇经济社会结构调整。
长治市委书记田喜荣说,要以非禁即入的胆略和勇气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着力破解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制约,努力为加快发展扫平障碍、趟出新路。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 山西国际陆港园区致力于建设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商贸物流中心,太原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我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中国(太原) 煤炭交易中心煤炭现货交易正式启动。也一定能够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主战场做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基础在农业现代化,就是要把农业转型作为整体转型的根基,着力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实现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结合,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一度备受关注的污染大省、事故大省,实现了华丽转身。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产业转型外,还涉及城市转型、生态转型、文化转型、技术转型、机制体制转型等。
转型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巩固递增的过程,必须坚守信念、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把握规律主动转、立足长远全面转、抓住机遇加快转。在稳定生产优质动力煤的同时,本着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的原则,重点构建煤电化、煤化工两大产业体系,发展并做大做强以煤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围绕煤炭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把太原打造成为世界煤机基地。二是整合提升煤炭企业,提高煤炭企业的技术水平、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切实把以煤为基、多元发展 作为转型的战略重点,在依托、借力、升华煤炭产业优势上做足文章,使煤炭成为转型资本的主要来源、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同时,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持续加大对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近三年累计完成投资1.9 万亿元。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多措并举,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0、2011 年全省经济增速分别达到13.9%、13%,今年上半年达到10.1%。跳起来,用尽全力,一定可以摘到桃。
转型,既是对传统观念的扬弃,也是对发展惯性的扭转。然而,长期高强度煤炭开采使山西付出沉重的代价。
切实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淘汰落后产能,既要腾笼换鸟更要腾笼换凤,把有限的空间腾出来发展新兴产业。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力求植绿与兴水同步、生态与旅游文化同步、开发与保护同步、治污与节能同步。
围绕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面对经济对资源的过度依赖,面对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的重重困扰,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和安全生产的巨大压力,山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从省情实际出发,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转型跨越发展战略。
切实把高端开发、高位切入、高头嫁接、高效配置作为转型发展的根本要求,让资源在与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的融合中实现最大值。朔州市委书记王茂设提出了三个转变的经济结构调整思路:一是由一向多转变。三是由旧向新转变。[page]四化联动,山西转型跨越的主体内容加快转型跨越是山西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是转型跨越发展的主战场。
以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设为抓手,全省上下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产业转型、企业发展、园区建设、项目落地等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同时,在资金融通、财税优惠、用地保障和项目审批等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了重点突破,迈出了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一步。三群即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中部城镇群。
科学持续,转型跨越不懈追求行百里者,半九十。投资600 亿元,先后实施了村通水泥路、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村卫生室、安全饮水、村通广播电视和农村街巷硬化、便民连锁商店、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农村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潜力在市域城镇化,就是要把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战略支点,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载体,作为保增长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全力推进一核一圈三群(一核即太原市区。应对危机冲击的实践再次表明,转型动作早、转型力度大、结构升级快的企业和地区,应对危机的回旋余地要大得多,抗风险能力要强得多,往往能收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走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困境。
晋城是山西东南部的门户城市,素有资源之富、交通之便、气候之宜、人文之名四大优势。以临汾、运城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把城镇化的集聚、辐射、引领和带动效应充分发挥出来,走出具有山西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壮大,晋城富士康科技工业园项目、孝义乐百利特LED 项目以及太原、阳泉、长治三个云计算中心项目进展顺利。要在干中试、在试中干、干中总结,一味观望犹疑,将会贻误发展良机。
扎实有效推进大水网工程建设,投资1000 亿元,形成两纵十横、六河相连,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多源互补,保障应急,丰枯调剂、促进发展的水资源深度开发、科学利用、持续循环体系。产生了生态破坏、事故多发、资源浪费、贫富差距、产业单一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持续在城乡生态化,就是要发展生态文明,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抓住综改机遇,主动先行先试,精心打造108 发展廊带和全省资本市场示范区。
山西煤炭工业告别了小煤窑,跨入了现代化大矿时代据记者了解,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兼并重组主要发生在由政府推进的硬性组合企业,而非自主兼并的煤炭企业。